当前位置: 首页 妇女发展 家庭与儿童

陆良县大莫古镇麻舍所——妇女戚定莲的先进事迹材料

发布时间:2015-03-27 16:02 来源:市妇联 作者:qjfl 浏览次数:31260

  她15年背夫求医问药,辛苦扶育儿女,用善良和朴实诠释着不离不弃的人间大爱;她承受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,用坚韧和汗水独自撑起一个完整的爱。她就是戚定莲,陆良县大莫古镇麻舍所人,1988年与相邻的挪岩村22岁的放羊小伙阮鸭生结婚。婚后,他们的儿子、儿女相继出生。阮鸭生到个旧、开远等地放羊挣钱,戚定莲在家种地,扶育一双可爱的儿女。夫妻间虽然聚少离多,但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温暖、幸福、风平浪静。
  然而,灾难很快降临。1996年,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,阮鸭生突然觉得四肢开始激励疼痛,严重时,甚至站不起来,更可怕的是他的病情发展得异乎寻常的快,没多久,他就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。
  这一年,阮鸭生29岁,戚定莲26岁,他们的大儿子刚上一年级。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年仅26岁的戚定莲担心不已,她驾着马车把丈夫送到县医院,医生诊断说是脉管炎和骨髓炎。住院一段时间后,阮鸭生的病情有所好转,医生说这样的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,建议他们回家休养,边吃药边休养。当时他们一家谁也没有估计到病情的严重性和灾难性后果。
  在长久的等待和康复之后,丈夫依然没有恢复往日的劳动能力。在地方医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不见好转后,他们凑钱去了昆明大医院,诊断结果是严重的类风湿。实际上,阮鸭生的病是放羊落下的。大莫古镇养羊是传统产业,放羊是许多农村青年的主要劳动方式,过去没有高床养羊,放羊是要赶着养到山上去找草吃的,每天要走很多路。很多人放羊一去就是大半年,近的去到路南、弥勒、远的个旧、河口、甚至放的越南、老挝。放羊看着悠闲,实则非常辛苦,羊群走到哪里,人就得跟到哪里,白天赶着羊上山吃草,晚上经常露宿在山间地头。阮鸭生发病的原因就是在放羊的几年里,长期受到风潮湿的侵蚀、刺激导致的。
  医生告诉他们,这种病会反复发作,严重者将导致全身瘫痪,痊愈的概率微乎其微,只能尽量控制病情,根治非常难。这意味着阮鸭生从此可能再也不能从事任何劳动,外出放羊更是不可能了。
  屋漏偏逢连天雨,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:小女儿高烧引发了败血病,生命危在旦夕!一边是仍然在病中的丈夫需要照顾,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女儿需要抢救。面对这一切,戚定莲擦干眼泪,麻利地找一家家亲戚去借钱,随后,带着丈夫和女儿到市妇幼医院。诊断、缴费拿药、办理住院手术,上下楼数十趟,把女儿安顿好住进病房,又到楼下把行动不便的丈夫找到了女儿的病床边。
 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,小女儿康复了,而这个家庭又多了5000多元的债务。1996年的中国农村普遍不富裕,当时上万元的债务对于戚定莲来说更是天文数字。
  戚定莲等待丈夫腿脚恢复的愿望最终在医生的诊断面前化成了泡影,丈夫虽然重病在身,但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,一双儿女还要扶育成长。文化水平不高的戚定莲不知道什么是海誓山盟,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,她以最朴实的语言给病痛中的丈夫以踏实,她告诉丈夫,不要担心,这个家还有她,不会垮。从那一天开始,15年的时间,她再也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。
  每年,她都要栽6000多棵烤烟—这是三个壮年劳动力才能干完的农活,每年她都要坚持养30只奶山羊,里里外外,驾车拉粪下地,修车换胎,做饭洗衣,缝缝补补,什么都要靠她的双手,她还学会了理发、修鞋、换拉链,最初给村里学校的学生们理发,理一次象征性地收一点报酬,慢慢的乡邻们也来找她理发了。从98年到现在,她一直坚持为乡邻们理发,而收取的报酬不足一个普通理发室的三分之一,即便是现在理一次发也仅仅收取两元钱。
  15年来,戚定莲每天的劳动时间超过16个小时,睡眠不足7个小时,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下地干农活,到了晚上,在微弱的灯光下,他或者踏着老式缝纫机为村里人缝补衣裳,要么在修鞋,每缝补好一件衣服或者修好一双鞋子,她能有5毛钱的收入,一台修鞋机很容易超负荷出问题,为了能多挣点钱,也为了乡邻的便利,戚定莲买了第二台修鞋机,一台机器坏了,换一台机器继续修,机器歇人不歇。去年年底,戚定莲又借钱买了台旋耕机,在耕完自家的田地后,她又帮着乡亲们耕地挣点钱,从买了旋耕机到现在仅仅过了半年,戚定莲那个装钳子扳手等物品的粗帆布工具包已经多处磨穿了。
  今年3月,阮鸭生再次发病,戚定莲准备送他到昆明的医院看病,不巧的是,就在阮鸭生发病后的第三天,戚定莲的母亲不慎摔伤也住了院,没有钱治病,她着急之下一咬牙,决定把家里养的30只奶山羊卖出16只。当时 阮鸭生已住进了昆华医院,由于急着看病羊是托村里干部帮着卖的,阮鸭生的腿脚此生康复无望,有人曾劝戚定莲重新组建家庭,但她从未动过这方面的念头,又亲戚朋友这样劝她的时候,她会笑笑说,这是我的命,是命就得认。
在烤烟地里、在羊圈中、在一件件的破衣服和一双双的坏鞋子中,戚定莲一角一角,一元一元地积攒着满带汗水的钱。靠这些收入,她一次次地背着丈夫到处求医问药,扶持女儿在陆良师范完成了学业,把儿子送进了辽宁的一所大学学习兔毛工程。
  15年来,她以她的勤劳、汗水和难以想象的坚忍不拔的毅力,撑住了这个家。
 
0

上一篇:曲靖市第二幼儿园——杨丽华老师的事迹材料

下一篇:旧州“妇女儿童之家”授牌 助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

官方微博

官方公众号

手机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