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妇女发展 家庭与儿童

会泽县迤车镇索桥社区——陈友凤的先进事迹材料

发布时间:2015-03-27 15:07 来源:市妇联 作者:qjfl 浏览次数:38893

  
 
  在美丽的乌蒙山腹地,有这样一个5口之家,它不算富裕,但足以让人过上舒适的生活;它并不完美,但足以令人羡慕向往;他们互敬互爱,母慈子孝,是远近闻名的 “幸福家庭”。
  家的主人叫陈友凤,是会泽县迤车镇索桥社区的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,人称“老二姐”。陈友凤聪明能干,既是索桥社区多年的“当家人”,也是自己家庭实际的“当家人”。在群众中,人们说她是一位淳朴、热情、友爱的女干部,一位比亲生姑娘还好的儿媳妇。在家中,家人说她是一位善良、勤劳的妻子;一位用贤德和心灵感化儿女的母亲。
  对工作陈友凤尽职尽责、饱受赞誉。1995年,陈友凤开始进入“村官”行业,一干就是19年,当了14年村支书,先后荣获全国“巾帼科技致富女能人”、 全国“孝老爱亲模范个人”、全国及云南省“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人”、云南省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,会泽县首届道德模范,市、县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多年来,她共组织代办各类居民事务1500余件,化解调处矛盾140余件,个人共捐资7000余元为10余个困难群众解决困难,挽救了20余户濒临破裂家庭;争取县、镇各级各部门支持,争取实施了投资1500余万元的东、西干渠、田间沟渠等13余公里“三面光”沟渠建设;投资540余万元的“一事一议”和新农村建设项目,硬化道路16公里共4万余平方米,实现23个居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,2个小组通砂石路;组织实施了投资80余万元的“两委一站式服务楼”建设等。如今走在索桥社区的街头巷尾,提起陈友凤,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,说她说话干脆利索,为人厚道热情,性格坚忍泼辣,工作踏实认真有魄力,是一个风风火火能干事的女人。
  为工作,她披星戴月、不辞辛劳,只为对得起群众信任;为家人,她倾尽心力、率先垂范,只为儿女指明生活路灯。陈友凤家有5口人,婆婆今年78岁,老人身体还算硬朗;丈夫杨玉华今年55岁,是本地小有名气的木匠,但在2002年患上了肝硬化,如今不能做重活累活;大女儿杨林菲今年30岁,是迤车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,在学校她知书达理,为人和善,是迤车镇的优秀教师。儿子杨林超今年27岁,是迤车镇最年轻的小学校长,他所执教的小学有842名学生,是该镇师生人数最多的小学之一。
  对老人陈友凤百依百顺,敬爱有家。陈友风虽然外嫁出来,但仍然坚持照顾身患严重风湿关节炎、胃炎等多种疾病的老母亲。老人自1999年起就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,常年服用各种药物,经常出入医院诊所。而且老人有洁癖,不容易伺候,梳头、洗头都要她亲自去,谁也顶替不了。所以无论她工作有多忙,只要接到母亲的电话,白天没空,晚上下了班都会第一时间赶到。2004年,她母亲的病特别严重,工作上又是在放不下,她索性将母亲接到村委会,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,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去年6月,因请不到合适的人照顾,其余姊妹都在远处工作,她又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,抽时间亲自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。那些日子她每天早上6:30起床,给母亲端大小便、洗漱、煮早餐、吃药,然后才匆匆赶去上班。还时不时要忍受老人的脾气,但她还是竭尽所能善待老人,给她买鞋,嫌不合适又重新买,还嫌颜色不好,又换,给她买裤子,明明是照着她最合适的一条做的,偏说不合适,又重新去做。对亲生母亲如此,或许无可厚非,但来到杨家30多年,她没和婆婆吵过一次架,婆婆每每和邻里说起她,开口必是:“我家小友凤……”,婆媳关系比亲生母女还好。去年7月份的一天,婆婆去小女儿家返回,在街上看见陈友凤被3个涉及征地迁坟的人团团围住,像是吵架的样子,老人吓得不轻,急忙跑去护住陈友凤,生怕她被打到,事后老人说:“如果她们拉的你不放,我还不是要和她们拼命,”陈友凤即感动又愧疚。
  对子女陈友凤宠爱有度、身先士卒。儿女还在上小学时的一个暑假,姐弟俩慌着去捞鱼,作业不认真,被她发现了一怒之下撕了作业本,要求连前几天的都要重做,从此以后姐弟俩学习上再也不敢马虎。女儿杨林菲在宣威师范读书时,就因为陈友凤做了一个梦预感不好,联系上女儿才知道身体不舒服,她不顾自己晕车厉害大老远跑到学校前去照顾。生活中,她总是身先士卒,每天总是六点起床去干活,七点半准时去上班,晚饭后又一头钻进地里,十年如一日地将工作和农活都做得井井有条,尽管很苦很累,但她从没在家人面前抱怨过、气馁过。儿女们劝她少种点地了,她却说:“我身为村支书,不但要做好村上的工作,更要种好地,给群众带个头。”她还经常教育子女说:“人生没有走得完的路,没有流得尽的汗,只有享不完的福和受不尽的乐趣。”在她言传身教的影响下,儿女自理能力极强,自儿子杨林超上高中后就一直跟陈友凤学习烤烟,种植烤烟的7年里,暑假都是在烤烟房度过的,工作以后都没有落下,如今儿子是陈友凤最信任的烘烤技术员。一双儿女能够成为教师,也都是陈友凤苦心经营的结果,女儿师范毕业回乡考上岗证,第一年没有考上,打算外出务工,陈友凤不放心她走,想方设法帮她联系了一个小学任代课教师,女儿情绪不好,总是无事生非,陈友凤万般忍让劝说,杨林菲最终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,认真复习,来年顺利考取了上岗证。儿子杨林超大学毕业后打算创业,陈友凤说:“如果你早说你要创业,我就会将你上大学的钱给你做创业资金,如今可能也有所成就,但你现在大学毕业了,你至少要参加一次上岗考试,把你的学习成果证明给我看,如果考取以后你不愿意干,到时你可以辞职,我绝不会阻挡。”如今,杨林超非常热爱教师工作,从未想过辞职。回想起这一段往事,姐弟俩感慨的说:“实践证明,我母亲的话总是对的,我们现在都听她的,她也是我们家的领导”。
  对丈夫陈友凤悉心照料、互敬互爱。一个事业成功的妻子和一个在家务农的丈夫,这样的家庭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担心,但当你走进这个家,发现这样的担心完全多余。担任村干部19年,没有人不了解陈友凤的为人,特别是杨玉华对她的支持与信任,让陈友凤能安心工作。早年间,杨玉华身体硬朗,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,家事不用陈友凤操心。2002年杨玉华身体不好,但始终坚持,不上医院,怕会影响陈友凤的工作,直到病倒了,他才听她的话上医院治疗。去年他病情再次加重,到县城住院,当时正值G85渝昆高速路建设征地拆迁,索桥境内总长2.8公里,涉及被征地农户124户,征用土地49.842亩,迁坟93座,房屋拆迁9户。陈友凤工作量大增,杨玉华非常理解她,坚持说不用她照顾,住院一个多月,陈友凤只得照顾他3天。即使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,每当陈友凤晚上要到2公里外的社区值班,杨玉华怕她害怕总要摸黑送她到达并锁好门后才肯离开。陈友凤知道丈夫不能干重活,自己再苦再累什么活都不让他做,她常说 “起得比鸡早,睡的比狗晚,我把家里的事都做完了,他一天就不操心了,这么多年来,我觉得愧对他,对他的关心不够,但他一直非常支持我,军功章有他的一大半。”结婚31年来,他们就是这样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,携手走过了银婚,正向着金婚迈进。
  工作中,陈友凤风风火火,能说能干,深受群众爱戴;生活中,对亲人无比关怀,家庭和美,令人羡慕,陈友凤常说:“我有两个家,一个都放不下。”这就是普通但不平凡、忙碌但不失亲情的幸福之家!
 
0

上一篇: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大麦村——孙小花妇女的事迹材料

下一篇:旧州“妇女儿童之家”授牌 助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

官方微博

官方公众号

手机官网